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九游 > 公司动态
节能减排和工业炉窑技术、管理的领跑者、一流的冶金技术服务商
我国农村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近日,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以村为基本单位,着力建设一批能够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的风电项目。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是推动农村能源革命的有力抓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有利于推动农村可再生
4月8日,内蒙古乌海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工程主坝及下库库盆正式填筑,标志着该工程沥青面板堆石坝主坝工程将进入全面填筑施工阶段,工程进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下水库主、副坝均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正常蓄水位1225米,相应库容826万立方米,主坝最大坝高71米,坝顶长289米,坝顶宽度10米,上、下游坝坡分别为1:1.75和1:1.7。副坝最大坝高40米,坝长91米,坝顶宽度10米,上、下游坝坡分别为1:
4月8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宣布,他们独立研发的新能源及电化学储能全流程并网管理系统已正式投入运营。这一系统标志着新能源一站式并网服务新时代的开启,将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据悉,该系统自2023年11月开始研发,至2024年2月底完成系统功能测试,并于3月顺利上线。该系统是在青海能源资源丰富、新能源发展迅猛的背景下诞生的。截至3月底,青海省电力总装机达到5568万千瓦,
4月7日,在地处青海海南州的塔拉滩上,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运维检修专业人员正在新建750千伏红旗变电站开展竣工验收。当前,750千伏红旗输变电工程验收已全面启动,力争实现本月底带电投运目标,优化地区750千伏网架结构,满足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新增新能源接入及青豫特高压电力汇集外送需求。750千伏红旗变电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三塔拉,是青海省“沙戈荒”大基地送出配套项
4月1日,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迎来投产发电55周年。作为新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中国水电事业的标志性工程,55年来累计发电量超2698.5亿千瓦时,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55年来,刘家峡水电厂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新建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企业发展动力和后劲十足。1986年至2002年,厂引进世界先进设备与技术,联合国内科研单位和企业,历时17载,
近日,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提出的标准项目“喷气燃料中抗氧剂和防冰剂含量的测定”顺利通过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技术委员会的投票,正式由立项阶段进入制定阶段。这是中国石油首次在清洁燃料领域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抗氧剂和防冰剂含量是衡量喷气燃料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以往,国际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每次只能单独测定其中一类的含量,给喷气燃料产品标准实施及产品质量
8日,由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以下简称“淡水河谷”)与中南大学合作共建,聚焦低碳与氢冶金技术领域的“淡水河谷—中南大学低碳与氢冶金联合实验室”,在湖南长沙宣布正式启用。据了解,淡水河谷是全球矿业巨头,也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在支持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南大学则是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地质、采矿、选矿、冶金
近日,我国首个同时也是亚洲首个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送出的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集团江苏如东800兆瓦(H6、H10)海上风电项目(以下简称“三峡如东项目”),累计生产清洁电能突破5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75万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输电技术,特别适用于长距离的跨海电缆送电、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
7日,记者从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在青岛进行海上倾斜试验及调试,为项目年内投产奠定了基础。“海洋石油122”主体最大直径约90米,总重约3.6万吨。其设计排水量10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
践行网络强国战略目标 加快数字电网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孟振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网信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对建设网络强国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积极融入